孩子們開心地捧著選好的書籍。家訪中的張礬(右為曉秋的爸爸)。
  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訊(記者 薛惠芹 王逸男)現任江蘇宿遷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會長的張礬出生於蘇北農村,因家境貧寒,小學三年級沒讀完便輟學。張礬家中兄弟姐妹七人,生活上很是困難, 1990年初,家中得到一個好心人的幫助,資助長達10年,使張礬一家人度過難關。
  這溫暖就像“接力棒”, 2011年,張礬從老家泗陽高渡鎮開始,開啟了助學之路。截止目前,春暉接受捐贈助學資金已超過70萬元,各類學習用品6萬餘件(套)、各類衣服12萬餘件,成功結對助學300多個貧困家庭的孩子。今年,在首個扶貧日來臨之際,張礬被評選為全國扶貧先進個人,並且是江蘇唯的一一位。
  “張媽媽”讓孩子們不再受寒受冷
  近日,記者來到張礬的牆紙店,見到了前來領取書本與衣物的孩子們。“媽媽,媽媽!”“張媽媽!”孩子們歡快地圍在張礬的身邊。張礬一一答應著,讓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書,並囑咐孩子們要把選好的書和班上的同學們分享。
  現在眼前的孩子們是如何找到的,又是如何積聚到一起的?在後續的聊天中,記者逐漸瞭解到,2011年11月,張礬創建了“泗陽春暉民間愛心助學QQ群”,從老家高渡開始,採集貧困家庭孩子的信息,一個一個地苦心尋找;整理好信息之後,還會家訪,驅車到戶落實實情,以保證信息真實、及時、有效。
  經當事人同意,張礬將孩子們的信息發在QQ群、網站、微博、微信等媒介上,尋找資助人,確認資助之後,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會長期關註,每逢節假日,資助人和志願者會回去看望孩子們,將急需的生活物資、學習用品與學費及時送到貧困家庭手中。並與孩子互動,增強他們的自信,使孩子們變得更加活潑開朗。
  2013年9月14日,泗陽首家民間公益組織—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成立,張礬任會長,負責協會的日常事務。經過努力,春暉吸引了1400多位愛心人士,他們中有個體戶、有老師、有醫師,也有公務員。
  截止目前,春暉接受捐贈助學資金已超過70萬元,各類學習用品6萬餘件(套)、各類衣服12萬餘件,成功結對助學300多個貧困家庭的孩子。
  與孩子同吃同住 孩子成長路上不孤單
  資助的孩子中,有個叫劉曉秋的9歲女孩,天真活潑,特別愛笑。曉秋老家在泗陽南劉集鄉,有個哥哥,爸爸腿腳不太好,媽媽智力缺陷,家中僅有一間房,分開兩處,一處做飯,一處做卧室。
  “曉秋是我資助最久的一批孩子之一,從她幼兒園時便開始,當時第一批共有8人。”張礬告訴記者,她與曉秋相處最久,平時還會把她帶到自己家中,與自己同吃同住。張礬通過走村入戶,瞭解到曉秋的家庭情況,通過採集信息、發佈、尋找資助人,終於找到願意資助的愛心人士,曉秋的學雜費以及日常生活用品、衣物有了著落。
  當記者提到最喜歡哪本書,曉秋開心地向我們展示她選的《西游記》,問及她的姓名學校班級,9歲的曉秋在紙上工整地一一寫下。“曉秋在學校一切都挺好的,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。”我們跟著張礬在曉秋家家訪時,張礬大聲告訴曉秋的爸爸關於曉秋的近況。
  周欣怡也是一名9歲的女孩,她的爸爸已去世,之後媽媽改嫁。欣怡由爺爺奶奶帶著,與張礬同鄉,老家也在高渡,現在她的學費也由好心人一對一資助,學校全免生活費。“欣怡比幼兒園時高出一個頭了,幼兒園時我們就認識了。”張礬摸摸欣怡的頭對我們說。
  張礬告訴記者,本來她自己只資助一個孩子,後來不斷有人有意向資助,她就開始四處找貧困家庭的孩子,“剛開始,一說到助學,也想到山區去,後來一想,家鄉的孩子也需要幫助啊。”
  幾年來,張礬把時間幾乎全用在了孩子們身上,經常到孩子家裡,陪孩子說說話,幫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,交流交流感情。春暉倡導一種有質量的幫助,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交流,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愛他們。 [1] [2]   (原標題:300多個孩子的“張媽媽”:孩子成長路有了她就不再孤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00bbkh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